手机扫码,微信咨询!
,氡分析仪,连续测氡仪,连续氡监测仪,氡放射性检测仪,氡连续测量仪   
电话热线: 86-021-69515711
传真热线: 86-021-69515711

    过度的医疗放射

    2016/9/12 10:25:35

    医疗放射和酒精一样,是一把双刃剑。从骨折到肺部病变、从心脏缺损到肿瘤——放射检查技术可以说是揭露健康隐患的一大利器;在治疗癌症方面,放射性疗法也能派上用场,有时甚至还能治愈某些癌症。然而,损伤病人的DNA,以至于10-20年后引发癌症,又是其严重的无心之过。
    就拿构成全美国3/4辐射暴露(radiation exposure)的CT扫描来说,它的放射性是普通X射线的100-500倍。有人认为美国1.5%的癌症都是由CT引发的。医疗放射的危害、放射成像的广泛运用给人们敲响了警钟。无数专家,包括一些放射科医师都开始呼吁:让病人去做放射检查之前应仔细审度。
    放射性检查,风险不小
    “所有放射成像技术的使用都在增加,但CT仍占绝大多数。”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放射与生物医学成像专家丽贝卡史密斯-宾德曼医生说:“很明显,这属于滥用。每年都有10%以上的患者接受了大剂量的辐射暴露。” 正确运用医疗放射技术的窍门是权衡利弊。近年来放射成像的应用频率飞速增长,可惜却极少有人把这种平衡观念放在心上。结果,本不必要花的医疗资金被浪费、病人的健康也埋下了隐患。
    无论医生还是病人都有责任认识到医疗放射的利害。医生在写检查单时;病人去接受放射诊断或治疗前,都应当三思。
    一些最新的放射成像技术尚未被科学的临床试验检验过,包括利用CT查找冠脉内的钙沉积——是不是很令人惊讶?这些检测手段的是否真的有用,还只是猜测。现在广泛使用的冠脉扫描技术会给人体带来50-150倍普通X光胸透的辐射剂量。专家预测,在每10万名接受过该扫描的男性中,会有42人将因此患上癌症;而女性则更多,约62人。而如果1000个人中本来有420人会患上癌症,经过心脏扫描检查后,这个数字会是421。尽管数值差不多,但对那个“1”来说,可是天壤之别。
    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的是,放射剂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:在不同医院里、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时间内进行的相同操作,带给病人辐射暴露的差别能超过10倍。
    尽管辐射需逐渐积累才能最终导致癌症,可是从没有人追溯过病人在做新的成像检查前已经接受多少辐射了。即使被问到以前做过的检查,目的也只为比较新旧结果,而不是用来估量再次接受检查的危险系数。
    正如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迈克尔.劳尔医生三年前在《新英格兰医学》里所述:“辐射暴露的危险不易被重视是因为每次放射都被当做是独立的,每次单独的风险都很低,表面上都测不出来。并且,任何放射引发的癌症都是多年后才浮出水面,让人很难跟从前做过的医学成像检查联系起来。”
    在广泛回顾了环境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关系后,医学研究所(Institute of Medicine)去年发布了一份报告,它指出:唯一有充分证据支持的,能对健康构成威胁的行为是:为停经女性采取激素疗法,并同时将其暴露于比普通乳房X光摄影剂量高得多的电离辐射中。
     
    成像检查有滥用之嫌
    事实上,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由宇宙射线、氡气和地球上放射性元素构成的背景辐射里,大约每年3毫希(millisievert, 辐射剂量单位)。哈佛健康通讯报道:至1980年,各种新辐射来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如医疗检测、核电站、放射性沉降物(nuclear fallout)、电视机、电脑显示器、烟雾探测器和机场安检——使人们每年接受的辐射量增加了0.5毫希。
    但当前的情况是,医疗辐射平均每年在每个人身上增加3毫希的辐射量,已经与背景辐射持平了。(一次乳房X光摄影的辐射剂量为0.7毫希;3D显影的量加倍。)
    这是有因可寻的。私人诊所买了昂贵的医学影像设备,为了赚回成本就必须尽可能多地使用。很多大医院为了夸耀自己拥有最新最强的诊断能力,即使与其他医院相距不远,也要重复购进同样的设备。开诊疗单的医生当然不会被辐射伤害,病人呢,还以为自己大大享受到了现代医学的优势。

    过度的医疗放射的相关产品:

    ,氡分析仪,连续测氡仪,连续氡监测仪,氡放射性检测仪,氡连续测量仪

    上海仁日辐射防护设备有限公司(Shanghai Renri Radiation Protection Equipment Co., Ltd.) 上海仁日科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    电话:021-69515711 手机:13818065015  传真:021-69515712  Email:market@renri.com.cn

    QQ:1993509414 地址:上海市曹安路1509号福瑞大厦516室 邮编:201824

    沪ICP备16037569号-2